根據兩項審查了15個國家數據的新研究,旨在控製而不是消除COVID-19的大流行政策措施與更糟糕的精神健康和更低的生活評估有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
研究結果顯示,與旨在控製COVID-19的國家相比,旨在消除境內社區傳播的國家的死亡人數較少,精神健康趨勢相當於或更好。封鎖對婦女的心理健康影響更大,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有孩子需要撫養的家庭中的婦女。
一些國家采取了零社區傳播目標的消除戰略,而另一些國家則旨在通過間歇性封鎖、工作場所經商、關閉學校、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取消公共集會和公共交通等方式減緩傳播。韓國、日本等國家也采取了淘汰戰略。他們實施了早期和有針對性的行動,如國際旅行限製、檢測和追蹤接觸者。這些措施降低了感染水平,從而使這些地區能夠選擇更寬鬆的國內遏製策略。然而,法國和英國等國選擇了不那麼嚴格的國際旅行限製。他們的目標是通過嚴格而漫長的政策措施控製病毒,而不是消除病毒,包括保持身體距離和居家要求。
盡管消除國實施的戰略似乎比其他國家嚴厲得多,但與緩解國相比,這些國家的人民能夠更快地恢複自由,並能夠實施限製性的國內遏製措施。
此外,不同群體對這些措施的心理健康影響也不成比例。根據對消除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和韓國)與緩解國(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和英國)的分析,可以觀察到,與消除國相比,緩解國嚴格的遏製政策與較低的生活評價之間存在更強的聯係。緩解國的社會限製和居家要求與更大的心理困擾和更低的生活評估有關。然而,學校、工作場所、公共活動、公共交通關閉和國內旅行限製與心理健康無關。此外,連續在高水平或低水平的大流行限製下度過的天數對心理健康結果沒有影響。
更嚴格的政策措施與政府處理大流行的低意見和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關。消除國對政府如何處理大流行的評價比緩解國更積極。嚴格的政策對減少死亡的影響遠遠大於觀察到的不良心理健康結果。
研究作者Rafael Goldszmidt博士說:“我們的研究表明,除了大流行本身的強度外,應對大流行的類型也會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緩解策略可能與更糟糕的心理健康結果有關,至少部分原因是,長時間封鎖和身體距離等遏製措施可能會阻礙社會聯係。然而,由於嚴格的政策被證明能有效地減少死亡,它們可能有助於抵消其對心理困擾和生活評估的影響。”
圖片來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