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複蘇委員會(ERC)和歐洲重症監護醫學學會(ESICM)已發布了成人心髒驟停後溫度控製的新指南。
術語靶向溫度管理(TTM)用於描述心髒驟停後的溫度控製。但是,最近,國際裏斯本複蘇委員會(ILCOR)的高級生命支持(ALS)工作組采用了溫度控製一詞,而不是TTM。ERC是Ilcor的創始成員之一。ILCOR的一個關鍵活動是對通過治療建議(COSTR)產生國際科學共識的證據進行係統評估。
在假定後心髒腦損傷的昏迷患者中,靶標為32至36°C的溫度控製已被認為是一種提供潛在益處的幹預措施。
2019年,Hyperion試驗記錄了與Normothermia相比,在33°C下,溫度控製的90天有利功能結果增加了24小時。根據該試驗的證據,2020年ILCOR COSTR建議在32-36°C下至少在24小時內為院外心髒驟停(OHCA)或院內心髒驟停(IHCA)至少24小時在心髒驟停的複蘇後,無論最初的節奏如何。2021年ERC-ESICM指南也與該建議一致。
然而,TTM-2試驗報告說,在33°C的溫度控製的昏迷OHCA幸存者的功能結果6個月死亡率沒有差異。OHCA之後,最近發表的另一場對溫度控製的薈萃分析顯示出相似的結果。根據這些發現,Ilcor ALS工作隊進行了證據審查,並要求ERC-ESICM麵板根據ILCOR報告提供更新。
這些新指南取代了2021年的懸念後護理建議,並為IHCA或OHCA複蘇後昏迷的患者提供了基於證據的指南。該小組包括13名臨床專家,他們還合著了2021年ERC-ESICM指南和兩名代表Ilcor參加的方法學家。
小組對溫度控製提出了六個建議。在心髒驟停後保持昏迷的患者中,應進行對核心溫度的連續監測,並應采取主動措施預防發燒(定義為> 37.7°C)至少72小時。該指南小組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可以在32-36°C或心髒驟停後早期冷卻時建議或反對溫度控製。他們還建議不要在自發循環(ROSC)返回後溫和體溫過低的患者昏迷患者,以實現正常體溫。此外,也不建議在ROSC後立即使用院前冷卻和快速輸注大量冷靜脈液體。
來源:重症監護醫學
圖片來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