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危重患者氣管插管是最常見和高風險的手術之一(Russotto等人,2019年)。到目前為止,關於插管周圍不良事件的信息僅限於單中心、國家水平或回顧性研究的數據。
2018年,我們啟動了INTUBE研究,這是一項大型的國際前瞻性觀察研究,旨在收集危重患者插管前後不良事件的數據。在這三周年的更新中,我們很高興描述我們的曆程和最近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Russotto et al. 2021)上的初步分析結果。
在INTUBE研究中,我們招募了在醫院接受氣管插管的危重病人。每個站點收集在ICU、急診科和病房進行的一係列連續插管危重患者的數據。在這方麵,INTUBE研究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關注的是危重症而不是手術位置。
我們排除了因全身麻醉而插管的患者、因心髒驟停而在心肺複蘇期間插管的患者和院外插管的患者。來自五大洲29個國家的197個研究中心加入了INTUBE大家庭,這是首個不僅提供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數據,還提供亞洲、南美洲和非洲數據的研究。最終共有2964名患者入選。插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52.3%),其次是神經功能障礙(30.5%)和心血管不穩定(9.4%)。研究的主要結果是心血管不穩定、嚴重低氧血症和心髒驟停的綜合。次要結局包括胃內容物誤吸發生率、插管困難、氣道損傷和ICU死亡率。
主要研究結果及討論
在研究的患者中,45.2%的患者經曆了至少一個主要的插管周圍不良事件。主要事件是心血管不穩定,42.6%的患者觀察到。重度低氧血症和心髒驟停患者分別占9.3%和3.1%。約80%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16%的患者需要第二次插管,4%的患者需要兩次以上插管。首次插管失敗與不良事件風險增加相關。
在調整基礎疾病嚴重程度後,發生重大不良事件的患者在ICU(調整後OR 1.52, 95% CI 1.26 - 1.83)和28天死亡率(調整後OR 1.44, 95% CI 1.19 - 1.74)均有較高的風險。
從插管過程的描述中得到了重要的信息。主要的預充氧方法是袋閥麵罩,約60%的患者使用,而無創通氣僅12%的患者使用約2%的患者持續氣道正壓。約5%的患者使用高流量鼻插管。此外,呼吸暫停氧合很少使用(10%的患者)。
“血流動力學友好”藥物氯胺酮和依托咪酯分別在14%和18%的患者中使用,而異丙酚在40%的患者中使用,是最常用的誘導劑。當給有潛在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使用異丙酚時,與依托咪酯相比,異丙酚與心血管虛脫發生率顯著升高相關。
視頻咽鏡在17%的患者中被用作首選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當發現預期的困難氣道時。
另一個顯著的觀察結果是,使用波形碳酸成像作為選擇性方法,僅25.6%的患者插管成功。在接受食管插管的70%的患者中,未使用碳酸顯像。盡管該研究不能檢測到波形碳譜儀未充分使用與患者相關預後之間的直接聯係,但這一觀察結果值得關注。事實上,這是在英國國家審計項目4發表10年之後,該項目報告了大多數災難性氣道不良事件是如何與碳譜儀使用不足或誤解有關的(Cook et al. 2011)。INTUBE研究強調了最近研究的許多幹預措施(如無創通氣預充氧、呼吸暫停充氧、視頻喉鏡)在日常臨床實踐中應用不良。
結論
INTUBE研究強調了與危重患者插管相關的大量主要不良事件。心血管不穩定是主要的不良事件,這一發現強調了未來的研究需要優化插管周圍的血流動力學,使危重患者的氣管插管成為更安全的程序。
的利益衝突
一個也沒有。
要點
- 危重患者氣管插管是最常見和高風險的手術之一。
- INTUBE研究招募了在醫院接受氣管插管的危重病人。
- INTUBE研究的獨特之處在於專注於危重疾病而不是手術位置。
- INTUBE研究強調了與危重患者插管相關的大量主要不良事件。
- 心血管不穩定是主要的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