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通常用於幫助撲熱息痛(也稱為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溶解並分解在水中。然而,0.5 g片的撲熱息痛的泡騰和可溶性配方分別含有0.44和0.39 g的鈉。如果一個人每六個小時服用每日最高劑量,分別消耗3.5和3.1 g鈉,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攝入量的總劑量。存在其他包含極少量鈉或根本沒有的配方。
眾所周知,飲食中的鹽過多是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並且與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有關。
由中國長沙中央南大學的徐智醫院的Chao Zeng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健康改善網絡的數據。他們看著4,532名患者和高血壓的高血壓,他們被開了含鈉的撲熱息痛,並將其與146,866例高血壓患者進行了比較,這些患者被開了沒有鈉的撲熱息痛。他們還比較了5351例患者沒有高血壓,被開處方含鈉的撲熱息痛,有141,948例沒有高血壓的患者處方不含有非鈉的乙酰氨基甲醇。患者年齡60-90歲,研究人員跟隨他們一年。
研究人員發現,一年後患有高血壓的患者患心髒病,中風或心力衰竭的風險為5.6%(122例CVD),而服用的患者為4.6%(3051 CVD)非含鈉的撲熱息痛。死亡的風險也更高。一年的風險分別為7.6%(404例死亡)和6.1%(5,510例死亡)。
沒有高血壓的患者的風險也有類似的增加。在服用含鈉的撲熱息痛的患者中,一年的CVD風險為4.4%(105例CVD)和3.7%(2079例CVD)(在服用非含鈉的撲熱息痛的患者中)。死亡的風險分別為7.3%(517例死亡)和5.9%(5,190人死亡)。
Zeng教授說:“我們還發現,隨著含鈉的撲熱息痛攝入的持續時間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增加。對於有一種含鈉的撲熱息痛處方的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四分之一,對於有五個或更多的含鈉乙酰氨基甲醇處方處方的患者增加了將近一半。我們看到沒有高血壓的人也有類似的增加。在患有和沒有高血壓的患者中,死亡的風險也隨著含鈉的乙酰氨基氨酚的增加而增加。”
來源:ESC鍵
圖片來源:Istock